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院所新闻

我院大豆团队成员参加第三十一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

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 点击数:57 字体:

8月16日至18日,第三十一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隆重召开。为促进大豆科研与生产前沿信息交流,推动产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管理部门、科技推广机构及企业的6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建言献策。我院经作所所长曹金锋及团队成员胡铁欢、朱晓萍、崔蕊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围绕“生物育种赋能中国大豆高质量发展”主题,共设立了6个分论坛,涉及大豆耐密高产理论研究、大豆种质资源抗逆与抗病鉴定研究、大豆基因编辑及遗传转化研究、人工智能应用、表型获取及育种技术等方面。大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介绍了大豆抗花叶病毒和斜纹夜蛾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大豆抗病虫育种提供重要启示。此外,刘玉乐、马峙英、何中虎、丁艳峰、谷晓峰、Juan Rosas等多位知名专家分别介绍了植物病毒光谱抗性、棉花、小麦、水稻等研究领域前沿进展,为大豆基础理论研究及育种方向和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会上,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会长吴存祥表示,我国大豆单产水平和种植面积稳步提升,而种质问题仍需突破,利用生物技术定向改良大豆品质,加快育种进程是未来趋势。

18日上午,会议组织前往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光荣嘎查万亩生物育种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进行田间观摩。示范区内展示了大豆优异资源、示范品种、生物育种品系以及示范技术、栽培模式等,为大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持。

通过本次会议学习观摩,本团队充分了解到大豆前沿基础理论,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及未来大豆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结合本团队工作需求,会逐步将基因辅助育种应用实际生产中,多方面聚合优良基因性状助力培育自有新品种,为黄淮海地区高产、高蛋白、耐逆等品种资源多样性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