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概况
赵松山同志系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河北省农研系列高级评委会专家,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专家委员会麦稻组专家,河北省遗传学会理事,沧州市气象学会理事。1976年毕业于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长期在农业科研一线从事冬小麦育种与栽培工作。育成省级审定品种14个,获省部级和市级科技成果1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8篇,专著编写10部,主持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519.2万亩,增产小麦25.79亿公斤,增产值达28.74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省黑龙港麦区小麦生产做出了贡献。
一、专业成绩
1、育种技术创新
(1)主持完成了“作物耐盐性模拟鉴定设施的设计及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主持创造完成了“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抗逆育种技术”,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3)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合作,完成“小麦耐盐细胞突变体育种新技术”的研究,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主持育成省、国审品种14个
(1)冀麦29、(2)冀麦41、(3)沧6001、(4)沧核030、(5)沧麦026、(6)沧核036、(7)沧麦6004、(8)沧麦119、(9)沧麦6002、(10)沧麦6003、(11)沧麦028、(12)沧麦6005、(13)沧麦12、(14)沧麦14。
二、获科技成果情况
近年来获省部级和市级科技成果l6项,主要成果:
1、“多抗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沧核030选育及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多抗、节水、高产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沧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3、“小麦新品种沧核036选育与Ta1基因利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抗旱耐盐碱小麦新品种沧6001选育及推广’’获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多抗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沧麦026选育及应用"获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多抗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沧麦6004选育及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渤海湾滨海平原盐生和耐盐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获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渤海湾潜水位重盐渍土区港城绿化技术体系的建立于应用”获河北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8篇,参加专著编写10部,主要论文及著作:
1994.6 冬小麦抗旱耐盐碱丰产品种育种技术一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 《作物杂志》
2000.15 抗旱耐盐型小麦品种沧6001的选育 《华北农学报》
2003.2 小麦新品种沧核030选育及轮回选择育种技术探讨 《麦类作物学报》
2001.5 沧6001小麦育种实践与抗逆性育种体会 《麦类作物学报》
2006.6 多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沧麦026选育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7.2 黑龙港麦区小麦品种设计及沧麦026选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2 小麦生物节水品种的遗传改良技术 《河北农业科学》
2009.3 渤海湾港城盐碱原土的快速改良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副主编《河北小麦》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 .编写《华北平原秋播优质小麦节水栽培》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 编写《河北省小麦品种资源》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 编写《河北省小麦品种选育及利用》 河北科技出版社
2011. 主编《环渤海湾低平原区耐盐植物资源及环境改良》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1997. 编写《植物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程》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主编《全国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编写《中国小麦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版社
五、获其它奖励情况
1998年沧州市人事局记二等功行政奖励。
1998年获省农业厅“为河北省新品种推广应用做出突出贡献者”颁发荣誉证书一件。
1999年被沧州市委、政府授予“沧州市十佳科教功臣”。
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被省人事厅记二等功一次。
2003年至今三届被沧州市政府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8年被评为“沧州市十大科技能人”。
2013年被评为“沧州市优秀科技创新人物”。
陆莉,女,农业推广研究员、中国遗传学会会员。1983年至今从事冬小麦遗传育种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持国家黄淮旱地及省区试工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团队人员。曾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在《作物学报》《河北农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选育省审新品种14个(国审品种一个)2006年获沧州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年来积极参与科技下乡活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使农民增产增收。
一、完成国家部级、省市部科研课题多项:
1、为农业部建设专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沧州试验站团队成员。
2、连续10年主持全国黄淮旱地、黑龙港旱地区域试验。不逊私情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参试品种的优劣。确保麦区生产用种安全。
3、沧州市科技支撑项目“沧州地下水压-限采区限水小麦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参与小麦亲本鉴定、杂交组合配制、后代选育、新品系鉴定、产比试验基地建设、示范推广工作。
二、取得成果:
1、“小麦抗逆种质创新、鉴定和利用研究” 2008年获省科技二等奖。
2、“抗旱耐盐节水型品种沧麦6004选育及应用”200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小麦新品种沧核036选育和 Ta1应用”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抗旱耐盐型小麦新品种沧6001选育及应用 ”2003年获省进步三等奖。
5、“多抗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沧麦026选育及应用”2004年获省进步三等奖。
6、 ”小麦生物节水种植遗传改良技术创新与沧麦119选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7、参与形成地方标准3个《沧麦6005旱地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沧州地区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小 麦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
8、参与完成小麦耐盐鉴定技术规程;旱碱地小麦抗逆减灾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沧州区域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三、参与选育冬小麦审品种14个冀麦41、沧麦6001、沧核030、沧麦026、沧麦6004、、沧麦119、沧麦6002、津引2号、沧麦6003、沧麦028、沧麦6005(双审品种)、沧麦12、沧麦14
四、获得荣誉奖项:获沧州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沧州市先进工作者;市精神文明奖;省种子推广先进个人称号。积极参加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活动。在搞好科研的同时,积极深入乡村为农民朋友讲解作物病虫害流行、发生规律,并提供一系列防治措施,并为冬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钮力亚(1978-) 女 汉族 硕士研究生 2005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自2006年就职于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一直工作在小麦育种及新品种示范推广第一线。201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先后参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市级科研项目17项;近年来共参与培育国家、省级审定小麦品种4个,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级奖励一项,参与编写省市地方标准5项,结合工作经验共发表论文15篇,参与完成著作3部。
一、 承担主要的科研项目。
国家课题:国家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小麦减灾高效综合技术集成与大面积生产示范”;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粮食作物抗灾群体优化与定向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多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沧麦028”中试与示范”项目;参加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小麦抗逆育种高产育种”项目。
河北省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新品种补助项目-沧麦6005” 项目;参加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冀中北抗寒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完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成果转化项目“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沧麦6002”中试与示范”;
沧州市课题:主持沧州市科学技术局“美国SA诱变技术引进与抗旱耐盐资源创新利用联合研究” 项目
二、 获得科技成果3项,完成省市地方标准5项
科技成果:1、“多抗节水高产品种沧麦6003选育及应用” 获2014年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多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沧麦119示范推广”获得2013年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3、“小麦生物节水品种遗传改良技术创新与沧麦119选育”获2010年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省市地方标准5项:
1、完成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小麦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DB13/T1470-2011;
2、沧州市地方标准“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DB1309/T149-2014;
3、沧州市地方标准“旱碱地小麦抗逆减灾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1309/T150-2014;
4、“沧麦12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DB1309/T161-2015;
5、“沧州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1309/T162-2015。
三、参加育成国审、省审小麦新品种4个。
国审品种沧麦6005,省审品种沧麦028、沧麦12、沧麦14.
于亮,副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沧州小麦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先后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及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和市级成果奖励5项,审定小麦品种5个,参与编写省级及市级地方标准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第七届沧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一、参与完成的主要课题
1、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多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沧麦028”中试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GB2A210008.
2、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粮食作物抗灾群体优化与定向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203033.
3、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沧麦6002中试与示范”,项目编号:08820109D。
4、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小麦节水、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项目编号:2014055239.
5、沧州市科技支撑项目“沧州地下水压-限采区限水小麦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研究”。
二、获得的主要成果奖励
1.“多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沧麦119示范推广”,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2.“多抗节水优质品种沧麦6002技术配套与示范推广”,获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3、“小麦生物节水品种遗传改良技术创新与沧麦119选育”,获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4、“多抗、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获沧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三、审定品种
1、沧麦6002 审定标号:冀审麦2007008号
2、沧麦6003 审定标号:冀审麦2008008号
3、沧麦028 审定标号:冀审麦2009014号
4、沧麦6005 审定标号:国审麦2010001;冀审麦2012007号
5、沧麦12 审定标号:冀审麦2013008号
四、完成的地方标准
1、河北省地方标准:小麦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 DB13/T 1470-2011。
2、沧州市地方标准:旱碱地小麦抗逆减灾丰产栽培技术规程1309/T 150-2014;沧麦12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309/T 161-2015;沧州区域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309/T 162-2015;沧麦6005旱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1309/T 183-2016;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DB1309/T 184-2016。
五、发表论文情况
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先后在《作物研究》、《河北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农学通报》和《天津农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