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刘永平,男,1956年生,二级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沧州市市管专业技术拨尖人才,河北省棉花生产指导专家,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帮带专家,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多次评为沧州市三农服务先进工作者、十佳科教功臣,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市直十佳共产党员。

  历时5个五年计划,承担国家及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奖,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创新了棉花“开心株型”高产栽培新技术,大面积示范田亩产皮棉135.6kg,增产23.6%, 1999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奖;

  创新抗虫棉多茎倒伞株型简化高效种植技术,变封堵型精细整枝为利用叶枝疏导型管理, 丰富棉花栽培理论,节省整枝用工70%,亩产子棉300kg以上,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承担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盐碱地植棉技术岗位专家,围绕棉花种植规模化,全程机械化,整枝化学化、产品订单化,创新旱碱地棉花集雨、节肥、省工、提质、增效五统一技术,建立棉纺织企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双30优质棉产业化基地,产销无缝对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前,已获得专利1项,申报专利2项,育成优质耐盐新品种沧棉666,审定技术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

  

  柴卫东,男,汉族,1963年8月生人,九三学社成员,1985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农学系农学专业,大本学历,中国棉花学会会员,河北省棉花学会会员,河北省三层次人才,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农田高效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94年1月至今,一直从事棉花育种、栽培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课题多项,创新的《棉花开心株型高产技术》,比棉花常规株型栽培增产20-25%,开辟了利用棉花叶枝实现棉花高产的新途径;创新的《抗虫棉多茎株型简化高产及复合高效种植技术》,比抗虫棉常规株型栽培增产15-20%,节省整枝用工50-70%,实现了抗虫棉高产高效的有效统一;育成的棉花新品种沧棉198和沧棉666,集多抗、优质、高产于一身,2009年、2016年分别通过河北省和山东省品种审定;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环渤海盐碱旱地棉花省工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盐碱旱地棉花集雨抑盐保苗增效关键技术规程”两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盐碱地开沟起垄多功能棉花播种机”一项,为盐碱旱地棉花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沧州市科学技术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现主要从事多抗、优质、专用棉花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新技术、新品种及盐碱旱地棉花集雨抑盐保苗增效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作物栽培与生理学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沧州市青年科技奖、社会活动先进个人、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洪芹,女,1961年生,三级研究员,2005年评为河北省二层次人才;2006年评为河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连续四届评为沧州市拔尖人才,多次获得院级先进个人、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棉花育种和栽培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农业厅、省农开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20项。主持课题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三等奖1项;沧州市科技特等奖1项,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育成棉花新品种3个。主持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育成棉花新品种沧棉198、沧棉206、沧棉666分别通过河北省和山东省审定,累计推广面积76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0.8亿元。

  科技服务工作,主持河北省科技推广项目,在东光、河间、南大港、青县、南皮等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年推广面积1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0万元以上,先后获得东光县、南大港管理区等科技服务先进工作者奖励。

  目前,承担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和推广项目3项,创新棉花集雨抑盐保苗新技术及配套多功能播种机,已获得施用新型专利1项,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

  

  刘贞贞,女,1981年生,现为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沧州市运河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沧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沧州市市管专业技术拨尖人才、沧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沧州市青年科技奖,并多次获科技服务先进个人、嘉奖奖励。

  主要从事盐碱旱地棉花高效栽培、耐盐育种及产业化研发工作。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特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审定棉花新品种3个,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编写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