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诊室

主题: 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阅读数: ]

小麦黑穗一般分为小麦散黑穗病和小麦腥黑穗病。

1.小麦散黑穗病主要在穗部发病,病穗比健穗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

小麦散黑穗病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小麦扬花期空气湿度大,常阴雨天利于孢子萌发侵入,形居病种子多,翌年发病重。厚垣孢子在田间仅能存活几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小麦种子,在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处理,可将种子放入冷水中预浸4小时,捞起移入52摄氏度的温水中1分钟,再捞起浸入56摄氏度的温水中,并保持水温为55摄氏度浸5分钟,立即取出冷却、晾干。

药剂拌种:可用三唑酮、三唑醇、戊唑醇、粉锈宁等药剂进行拌种。

2.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腥乌麦、黑麦、黑疸。病症主要有现在穗部,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颖壳麦芒外张,露出部分病粒(菌瘿)。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包外一层灰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鱼腥味的气体,故称腥黑穗病。

病菌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湿润土壤(土壤持水量40%以下)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染。一般播种较深,不利于麦苗出土,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病害加重发生。

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发病田块要实行23年轮作,适期播种,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而减少发病

2、药剂拌种。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或咯菌腈等药剂进行拌种。

3、病田土壤处理。对连作麦田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5千克,拌细土4550千克,均匀撒在地面,然后翻耕入土。